当孩子心理出现严重的问题,你是让他休学在家还是鼓励他坚持上学?
当孩子自我孤立,融不进班级,你是让他“管好自己的学习就好”,还是引导他积极构建自己的人际圈?
当发现某个异性同学和自己孩子走得很近,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
高二是高中最迷茫的时期,很多学生已经没有了高一时的雄心壮志,在学习中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考试中受到打击,就会自我怀疑,产生焦虑。人际关系上,孤独感让他们不愿意和父母沟通,找不到“真正懂自己”的朋友。心理健康关系到孩子学习状态,关系到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呢?近日,普陀中学心理老师郑碧波在父母课堂中为高二家长带来了一场《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就是关注孩子的未来》讲座。
郑老师首先分享了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指出心理健康的孩子才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心理健康的孩子在个人成长中面对困难时,有良好的耐挫力,会用解决问题的方式去积极应对各种挫折。
郑老师通过分享许多案例,告诉家长:家庭结构急剧变化或即将变化对孩子影响最大。夫妻双方如果总以指责和争吵解决问题,孩子就不会有高的自尊。自尊感低是现在孩子普遍的状况,也是造成孩子主要心理问题的原因。注意沟通方式。超理智型父母,与指责型父母,同样不受孩子欢迎。沟通不等于说教。接纳孩子的“不听话”。叛逆其实就是一个信息--它告诉你有一些东西需要改变了。这并不代表只有孩子需要去改变,有时候是整个家庭都需要做改变。
孩子在积极改变,也请家长放下麻将、酒瓶和手机。忙碌是现在的父母和孩子间存在的最大问题,如果陪伴孩子的时间实在有限,父母就给他们高质量的陪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开始积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本次讲座给高二家长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也为需要帮助的家长提供了更多的支持途径。家校共建,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