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活跃我校教学教研气氛,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课堂比武为平台,探求“优质高效”的新型课堂,鼓励青年教师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不断增强业务素质,提高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培养、造就我校优秀师资,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社会满意的青年教师队伍,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近日,普陀中学举行了以“锤炼基本功 站稳新课堂”为主题的第三届“青莲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暨“传帮带”教师期末课堂汇报展示活动。

本次比赛由教师发展处组织并具体落实,周星南主任向全体“传帮带”青年教师作了赛前动员,希望大家认真准备授课内容,积极主动向师傅请教,争取设计并呈现一堂精彩的展示课。学校领导和学术指导中心成员全程参与听课并担任评委工作。14位青年教师在两周内相继呈现了自己精心设计、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示。
语文组应璐琳老师

《玩偶之家》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重要作品,选文部分讲述了女主人公娜拉在和丈夫海尔茂在一次家庭矛盾中一步步觉醒的故事,揭示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困境,呼唤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有关于人的价值的思考。应璐琳老师以《有人正在行动,世界正在改变——从出走的娜拉看女性意识的觉醒》为课题,从情节“突转”中探究娜拉觉醒过程,从与祥林嫂、繁漪的比较中认识娜拉的进步意义——认知的彻底与行动的决绝,从续写“娜拉走后怎么样”中思考其出走的意义,最后用AI连线剧作家易卜生来了解社会背景和创作意图并认识“社会问题剧”样式。整堂课以讨论和表演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组解晓峰老师

解老师上了一堂以“拥抱AI,赋能语文”为主题的信息时代语文生活课。解老师从生活中的AI使用场景导入语文课堂的AI使用,首先展示了《我与地坛》中词云图和智能体的使用,词云图统计词频展现文本重点,辅助教学的主题设置,学生与史铁生智能体的对话又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理解,让学生设身处地理解了AI赋能语文的现实意义。其次通过《登高》教学中的AI视频合成让学生看到到AI缺乏情感与思维的事实,难以辅助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接着通过AI习作的生成和评析让同学更深刻的体会到与有思想有情感有逻辑能创新的人类而言,AI靠指令完成学习,不具备情感,不会审美创新,更加没办法能动的展现形象思维等人特有的内容。最后以“人工智能和语文生活如何共处”的问题深入总结:文明不会拒绝AI,语文生活注定要与AI同行,与AI同行既是契机也是挑战。在语文生活中能假借AI,赋能学习,又不过度依赖AI,与AI双向奔赴。本堂课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语言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
语文组赵煜熠老师

本节课以《家——传统与现代之间》为题,进行《乡土中国》中《家族》《男女有别》两章的联读。课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将“乡土家族”“西洋家庭”进行对比,明确家族是一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具有沿父系扩大、排斥情感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传统社会中“四世同堂”“重男轻女”的现象。第二部分从“男女有别”原则的内涵出发,引出形成这一原则的社会文化模式——“浮士德式文化”,并与“阿波罗式文化”进行对比,通过对冒险精神和同性偏向的原因分析,深化学生对两种文化的理解。第三部分引导学生以“阿波罗式文化和浮士德式文化哪一种更有利于社会发展”为主题展开辩论,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英语组张之娴老师

张老师带来了一堂以John Snow Defeats “King Cholera”为题的新授阅读课。整节课主线清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以学生自主提问导入梳理文本,以问题链串联思考路径,最终引导学生归纳和提炼科学家精神,增强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在上课过程中,张老师以饱满的激情、流畅的语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搭建了尽可能多的支架,凸显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展现了青年教师良好的教学素质。
英语组郑芸婧老师

本课是必修二的第二单元Wildlife protection的读思课,课题为《A Day in the Clouds》。郑老师本节课由保护濒危野生物种的宣传片视频导入,让学生们能够从图片的局部猜出课文的主人公——藏羚羊。由课文的标题中抓取出两个关键词,让学生从中推测出文章的体裁,从而进一步略读来划分课文的结构。在详读文章内容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来一步步的解决问题链中的问题。阅读完课文的主题内容之后,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自己也可以设身处地的为保护藏羚羊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学生们在文章阅读与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的提升了保护濒危物种的意识。
英语组魏柯娜老师

魏老师本堂课的主题是英语必修二第三单元读思课Stronger Together: How We Have Been Changed By The Internet。课堂以What is the Internet?为导入,邀请学生谈一谈对互联网的理解以及举例说明互联网对我们生活产生的影响,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学生大胆进行课前预测,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寻找段落大意,对文章进行结构划分。课中以Jan的生活因互联网而变化和Jan用互联网给他人生活带来变化为例,说明了互联网不仅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便利,更是以网络社区和社交媒体的形式让人们的联系更加紧密。课后设置问题“What made Jan change?和“What kind of person is Jan?”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回答问题时积极踊跃,做到了较好的师生互动。课后讨论 “If you were a 10-year-old student in a poor country, how can the Internet change your life?”,让学生关注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变化,运用所学词汇表达自己的想法。
英语组张琬婷老师

张老师本节课以埃及文化遗产为导入,引出本课课题《From Problems To Solutions》。本节课围绕“如何解决问题展开”,引导学生分析和探讨在修建阿斯旺水坝的过程中,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用时间线索将问题的解决过程及结果清晰地展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中,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感受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意识到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世界各国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与协调关系,从而进一步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切实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动中。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善于合作,不断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和方式。
物理组刘书唯老师

刘老师以流浪地球中的太空电梯作为导入,鼓励学生发现物理现象,引入了连接体的概念。本节课重点讲解了连接体相关知识及多种类型连接体问题的解法,在水平牵引问题中学会计算绳上张力等,认识到内力公式的普适性,引出叠加接触情况下的临界问题,帮助学生掌握了相对静止问题的判断,包括判断是否相对滑动、摩擦力变化及临界条件等。在板块问题中帮助学生分析相对运动、求加速度、确定位移关系等,强化图像法的应用;从平面过渡到斜面,强调了在斜面上连接体的受力分析和正交分解;结合滑轮连接联系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关系实验,阐明了质量要求和平衡摩擦背后的原因。通过这堂课,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多体问题有了系统的认识,学会在不同连接体问题中合理选择整体法或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和计算。
化学组杜萧萧老师

杜老师本节课以湿拓画这一非遗技术为线索,通过解密湿拓画的画液、颜料以及拓印原理这三个任务,将氢键以及物质的溶解性结构在课程中。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实验、教师讲授等方式,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究,多种教学手段的采用,可以加深对复杂知识的理解。利用多媒体播放解密非遗湿拓画的视频进行新课的导入,并引入课程线索湿拓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课程学习中,先通过介绍非遗湿拓画的制作过程,引出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其次,通过任务一:探秘画液的性质,以问答的形式讲解氢键的实质,表达方式、特点以及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还通过对比法总结出物质溶解性规律——“相似相溶”。最后,通过任务二:探析颜料的结构和任务三:探讨拓印的原理让学生对于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进行应用和升华。课程穿插入湿拓画制作的实验,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间的作用力。
政治组赵勇金老师

赵老师以美国24年总统大选情境为导入,引出中美国家性质的差异,从而点明本课的主题“读懂中美“民主叙事”, 探索治理“制度密码”。首先,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明清考向要求。其次,通过精准学情分析,引导学生自我突破教学难点,体会“阅卷人”思维。最后,通过知识逻辑的深度掌握,让学生深化政治核心素养,真正“能迁移,会应用”。
政治组董黎航老师

董老师聚焦时政热点词汇——新业态从业者,以探究新业态从业者权益保障何以破局为切入点,呈现了一堂关于我国的社会保障的课堂教学。董老师这节课以议题式教学展开,以“备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为指导,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循循善诱,设置了“社会保障安全网功能如何?”、“社会保障安全网形式几多?”、“社会保障安全网“加固”何作?”三个议学环节,通过合作探究、情景表演、观点评析等学生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时政敏感度,深化学生学生对社会保障体系在新形态就业者迅速崛起背景下的理解,厚植家国情怀,促进核心素养落地。
历史组雷飞鸿老师

雷老师从重庆谈判、内战的爆发、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和新民主主义胜利四个方面,讲述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国共双方在重庆展开了和平谈判,签订《双十协定》。1946年1月,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但其和平建国的主张被国民党否决。1946年3月,全面内战爆发。解放军通过一年的自卫战争,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遏制了国民党的战略攻势。于此同时,国统区经济崩溃,国民党在政治上陷于孤立。这一时期,解放区土地改革继续进行,解放军在战场上由守转攻。1948年11月起,解放军先后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摧毁了国民党的统治。新民主主义革命宣告胜利。
地理组许璐宁老师

许老师针对土壤盐碱化治理与国家粮食安全这一知识点对高三学生进行了一次小专题复习。她从水盐运动的角度引入,帮助学生明确水盐运动的规律。又以华北地区为背景,从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土地盐碱化的成因,强调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整体性原理。最后,以2018年高考真题为例,分析了盐碱化治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措施。通过盐碱化的治理,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的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支柱。通过知识梳理、框架搭建,帮助学生更好地落实知识点,备战首考。
地理组沈姝辰老师

沈老师执教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一课,教学环节完整,教学方式多样,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配合度高。沈老师以舟山的人口迁移为主线,从《舟山部分村落姓氏溯源表》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案例探究舟山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小组合作讨论人口迁移对于迁入地(舟山)和迁出地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意识。课堂教学重视知识的关联性和问题的递进性,内容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以学生活动贯穿始末,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
赛技能、绽风采,惜韶华、励成长。蜕变源于历练,高度始于积累。经过激烈角逐和评委们的认真评审,本次比赛最终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6名,青年教师们热情饱满、积极认真的态度展现了普中教师队伍不断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显灵光。本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既是一次教学技能的展示,也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切磋和碰撞,更是为大家营造了互相学习、优势互补的良好教学研究氛围。相信全体教师会以此为契机,秉持教育初心,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不断磨炼、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助力教育之花绽放得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