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普中党建 -> 走进典型 -> 正文
【字号:||
潜心为学谱匠心 精诚为师铸辉煌 ——普陀中学生物组优秀团队建设纪实
发布人:于艳红 发布时间:2018-09-20 14:12  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

集跬步乃能至千里,聚小流方能成江海。每一个小我的努力,都能推动整个团队向成功迈进坚实的一步。每一个小我的优秀,都能促进团队变得出类拔萃。在浙江省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普陀中学生物教研组的每位成员都坚持以新课改理念为导向,以教学反思为主线,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兢兢业业付出小我的努力,从而成就生物教研组大我之优秀,为普中教学添砖加瓦。

一、潜心为学,建设一支高协作能力的队伍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普陀中学生物组现有教师9位,其中高级教师5人,市名师1人,区学科带头人2人。组内成员年龄结构合理,各有担当:年长教师学养深厚,对后辈悉心栽培;青年教师努力奋发,对组内工作主动承担。但近年来,在新高考政策背景下,生物学科从高一开始授课,人少课多现象凸显;加上组内先后有两位女老师休产假,实验老师即将退休,人员配备更是不足。面对困难,老师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自身教学任务已然繁重的基础上更是迎难而上,主动承担代课、实验员工作等额外任务,付出了超常的时间和精力,确保教学工作顺利高效的开展。全组成员在合作中谋进步,在竞争中求发展,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是一支潜力较强、向心力较强、战斗力较强的“三强”团队。

  二、匠心独运,建设一支高教研能力的队伍

好的教研团队是学校最宝贵的资产,好的团队需要每一个成员都发挥自己长处,互相配合相辅相成,最终实现团队目标与成员意志的高度统一。生物组成员锐意进取,潜心钻研教材、教法,在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教学评比等方面取得累累硕果。在课题研究方面,张翰老师完成《生物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的省级课题研究;在教学评比方面,张海霞老师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获部级优课一等奖,郑国、沈益雷老师在省实验教学说课比赛中分别获省三等奖、市一等奖,程世超老师在区高考真题评析活动中获一等奖;在论文撰写方面,张翰、张雷明老师论文获市一等奖并在《舟山教育》杂志上发表,李静静、程世超、郑国、沈益雷等几位老师的论文也分别获市二、三等奖。这些荣誉的获得促进了老师们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逐渐形成良好的合作竞争发展教研氛围,提升了团队的素养和内涵,增强了教师的战斗力。

三、精诚为师,建设一支高教学水准的队伍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教师教学成效的集中体现。近年来,全组教师踏实肯干,尽心教学,使普陀中学的生物教学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准。其中,2015级学生生物成绩在历次统考中稳居全市第二。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项工作的有效实施:

1.重视学期计划的制订。通过结合学校计划、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在充分进行组内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设立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并定期对教师计划执行和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小结,查漏补缺,务必使目标落到实处。

2.坚持以“备、说、上、评”活动作为听、评课教研活动的核心,倡导人人有备课、次次有所得,教研活动开展要扎实有效。与此同时,坚持做好教学反思,尤其要求年轻教师把每堂课后反思写在教案上,以“悟”促道并鼓励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促进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

3.充分发挥二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对提升教师素养和内涵的主渠道作用,以中心发言为载体,促使教师向专家型方向发展。并重视课例研讨,以课例研讨为载体抓好集体备课和课堂教学改革。通过课例研讨,提高备课组集体备课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4.加强培优辅差和鼓励,近年来,组内老师常利用课外时间时间等无偿对学生进行的点拔、讲解,使学优生取得更大发展,学困生得到进步并增强自信心。

四、悉心指导,建设一支高竞赛能力的队伍

竞赛辅导,是提升学优生生物学科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竞赛辅导还可助力学生自主招生考试。生物组老师充分重视竞赛培优,主动承担起辅导的任务。2017级担任高二教学任务的张翰、郑国二位老师,在超工作量情况下,主动请缨。两位老师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不计报酬、尽心尽责地进行辅导工作。最终,由于准备精心、讲解到位、练习精准,竞赛取得了比预想更好的结果:年级段共有21位同学获省二、三等奖,仅次于舟山中学;获奖的人数超市内其他重点中学获奖人数的总和,是普中十几年来获奖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张翰老师辅导的邵乙芮同学还获得了复赛资格。目前,普陀中学生物学科坚定竞赛路线不放松,学科竞赛氛围良好,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2018学年学科初赛参与人数多达150人,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由于竞赛的良好开展,生物备课组也荣获普中2017学年度学科组“日月明”奖学金。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力不如一人。”生物组全体成员上下一心,通过个人钻研与集体教研,将众人的智慧、执著与灵性融进课堂,砥砺前行,铸就普中新辉煌!